他们让黄阁麒麟舞“会讲故事”了!赶紧来“听听”~
2020-06-17 00:09:24



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两人默契配合,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这是“麒麟舞”。


记者从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了解到,在黄阁,多处可“麒麟文化”的存留、传承:镇上有以“麒麟”为名的学校、校内的孩子学着“麒麟舞”、逢年过节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黄阁麒麟舞”是省级非遗项目,今天,就跟记者到黄阁镇东里村,探一探黄阁的麒麟舞。



麒麟舞,舞麒麟



 

“很小的时候开始就看到,过节嘛,有人在街上舞麒麟,我就是这么喜欢上的。”麦晓峰对麒麟舞的兴趣,是从这里开始。

 


5月底,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示了广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其中就有黄阁麒麟舞,麦晓峰就作为其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麦晓峰今年31岁,是黄阁镇东里村的村民,从小跟着师傅习武,8岁的时候便跟着师傅学“麒麟舞”。


麦晓峰说,2011年成立了一个“雄风堂麟狮体育会”,“雄风堂”有40来人,里面大部分是90后,还有一些80后和两名00后,平时逢年过节就会去演出。“我想组成一个年轻的麒麟舞团体,年轻人聚在一起纯粹地喜欢舞麒麟、交流文化挺好的,每一周我们都会约上两天一起回到武馆互相交流。”




起初“雄风堂”刚成立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无偿演出,“主要我们也不是靠这个事情养家糊口,我自己有工作的,大家都是另外有工作的,只是因为我们喜欢,想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何况现在完全靠这个赚钱的人也不多见了。”





说起麒麟舞,麦晓峰介绍,麒麟舞和舞狮、舞龙大有不同。根据古籍记载,麒麟麋身、牛尾、鹿角。自古以来麒麟是儒家“仁”与“和”的象征,因为麒麟头长鹿角却不攻击,不杀生,以草为食,有武而不为,故麒麟的“鹿角”是麒麟舞服装上的精髓之一。此外,麒麟身体状似龙尾,有鳞覆之。为追求在舞台表演中的视觉效果,麒麟舞身体部分的服装会根据不同主题而定制不同的配色、花纹。


黄阁麒麟舞的动作招式有“十八式”套路,该套路是围绕麒麟日常玩乐为基础开展的一系列行为,可分为“出洞、绕头、耍尾、寻青、探青、踢青、食青、醉青、打沙、吐玉书、游花园、回洞”等。传统的麒麟舞是由基础的“十八式”套路组成,麦晓峰介绍,一开始黄阁麒麟舞并没有“十八式”套路,是不久后由老前辈们根据黄阁麒麟舞招式规律做整理,最后有了“十八式”套路。


鼓乐上,舞狮、舞龙听起来显震撼,而麒麟舞的鼓乐则是用粤剧的“八音锣鼓”,有浓郁的广东地方韵味。据麦晓峰介绍,欣赏麒麟舞就是看麒麟吃东西的过程,可以概括为:麒麟外出寻找食物(出动、绕头、耍尾),寻找到食物后的表现(探青、踢青、探青、踢青、食青)、以及食用完毕后自行玩耍(醉青、打沙、吐玉书、游花园),最后回洞。观众想要欣赏到位,可以依此来理解麒麟舞的表演。



创新获金奖:除了会“舞”,还会讲故事



传统的“十八式”套路,此前已有过很多媒体报道。麦晓峰告诉记者,其实黄阁的麒麟舞,不仅仅是这样,现在的黄阁麒麟舞是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体现。“记得2015年以前,我们的麒麟舞出去比赛,被评委说‘十年前看到的麒麟舞是这样,十年后的还是这个样子’,从那时候我们就开始要创新了。”创新后的黄阁麒麟舞,在2019年广东省第五届麒麟文化节上获得了金奖。


“以前黄阁传统的麒麟舞,只是按照十八式套路搭配动作,就完成一次演出了。”麦晓峰介绍,现在的麒麟舞会搭配很多现代的元素和故事的情节,不只是“舞”,还会讲故事,更可以和现代的舞蹈做混搭。


2019年广东省第五届麒麟文化节上,黄阁的麒麟舞就做了一次这样的新尝试,用麒麟舞,讲述了一段关于传承和传统文化影响的故事:以踩着滑板的小男孩为开端,然后遇见了麒麟,最后,有了融合。



趣味教学,努力寻找“接棒人”



在疫情发生之前,麦晓峰每周都要在南沙区内的五家学校开授麒麟舞课堂,“如果不是时间来不及我甚至可以教更多的小朋友。”,麦晓峰说,平时在学校都是先教会学生基础的十八式,非常希望能遇到对麒麟舞感兴趣的学生,他说,如果10个学生里,能有2、3个学生能真正开始对麒麟舞感兴趣,就算“成功”了,“我的学生里,可能20个里面才有2、3个吧,现在对这样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确是越来越少了。”麦晓峰笑着说。




“我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我需要思考如何发掘和传承。”为了让学生对麒麟舞感兴趣,他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将“惩”变“奖”、设计“麒麟操”、用踢足球代替枯燥的平衡协调练习,想要用新的方法去引导更多的小朋友喜欢自己的文化。麦晓峰表示,如今创新后的麒麟舞也更有趣,能够创作的空间也就更大了,或许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和求学者,这对于麒麟舞的发展和传承来说,无疑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