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穿,吃‘薄撑’!”黄阁这个古老民俗已渐行渐远......
2023-02-10 08:12:59


在南沙,有一种美吃叫“薄撑”,它是70、80、90年代甚至是00后的集体美食回忆。在黄阁地区更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民俗——正月十九打“薄撑”,随着城市化进程,“薄撑”的制作形式逐渐演变,但依旧有黄阁人坚守着几百年来传统。


制作家庭式“薄撑”,清香味美惹人爱

“薄撑”名字源自广东,指在平底锅里摊成薄薄的一层开始煎烤。


记者了解到,曾经的黄阁人习惯用艾草煎“薄撑”,因为艾草有暖胃的药用功效,春天时分,田野上长有大片艾草,过去农民就采摘这些艾草来吃。


用艾草煎“薄撑”的工序较繁复。据悉,要先将拔回来的艾草挑拣清洗干净,然后剁成草泥,放些糖一起煮熟,过一天再拿出来蒸,连番几次,这样做艾草吃起来才不会韧。


煎出来的“艾薄撑”呈黑色,黄阁人戏称为“牛屎”。在外地人眼中觉得这个名字不雅,但是在黄阁人眼中, 这个“不雅”倒是一种情趣,从小吃到大的艾叶薄撑,美味真的不能跟牛屎联想在一起。



如今“艾薄撑”已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操作更简单的咸薄撑。趁着又一年正月十九的到来,记者来到大井村村民张蝶银的家,亲自感受这一黄阁独有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祈求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小朋友听教听话,认真读书,学业有成。”只见张阿姨一边念念有词,一边用糯米粉搅和腊肉、虾米和荞头,揉成面团后拉扯成脸一般大小的面饼,然后放到锅里煎成薄饼,一个个咸口“薄撑”就完成了。



煎好一个“薄撑”耗时大概十几分钟,看张阿姨操作十分轻松,但是由于皮薄面软,按压的时候很容易穿洞,对于年轻的厨房“小白”来说,亲自动手制作“薄撑”属实有些难度。


新鲜出炉的“薄撑”表层松脆香口,内层绵软黏糯,香味四溢、引人垂涎,味道让人念念不忘。张阿姨介绍说,如今自家动手做薄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四大村老人家会知道正月十九做薄撑的习俗,更多的会将薄撑拿来煲粥吃,小孩子挺喜欢吃的。





被问及传统“艾薄撑”现在如何能吃到,张阿姨说,现在野生艾草越来越难采了,原始制作方法工序复杂,味道不像现在的“薄撑”这么丰富,已经很少有人家专门去制作了。部分店里有专业厨师会去做,有些人会特意去吃个“情怀”。


古老风俗话“薄撑” 黄阁的专属浪漫

正月十九吃“薄撑”蕴含着黄阁人从古至今的浪漫。


古籍中有诗歌这样描述:“一春到地雨连绵,高卧山斋醉欲仙,自古补天原女事,拙荆忙把“薄撑”煎”。


相传,在很久之前,正值正月,阴雨连绵,一连下了几十天的雨,不见阳光,农作物损失惨重。人们就猜想是不是触怒了水神,水神为了惩罚大家就在天上开了一个窟窿,导致雨水不断地从这个窟窿洒向人间。于是人们就想方设法想要补住它,商量在正月十九那天一起用糯米粉煎“薄撑”来补住这个天洞。经过人们齐心协力,一块一块的“薄撑”“拼合”起来,终于补住了大窟窿。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人们欢欣鼓舞。如今,黄阁人在正月十九这一天吃“薄撑”,表达对风调雨顺的美好期盼。


清末民初,“薄撑”还有另一种有趣的功能和含义。据了解,珠三角一带的孩子多是进"卜卜斋"(即私塾)念书。繁多的入学仪式中,其中一仪式是父亲带着孩子到先生安排的位置,把一块用糯米粉制成的薄饼放在椅子上,命儿子坐下。薄饼粘在孩子的屁股上,有勤奋读书的寓意,意为"坐定定、唔走得、专心读书"。


如今,古早的上学仪式早就没有,而“薄撑”也成为广式点心的一种,更是成为很多茶餐厅的“座上宾”。正月十九打“薄撑”则成为了黄阁特有的延续百年的浪漫民俗。



与时俱进改技艺 新式“薄撑”受欢迎

作为传统小吃,老式“薄撑”渐渐活在年轻人的童年记忆中。偶尔路遇早茶餐厅看到这道菜,早也已经改头换面。


新式的“薄撑”有咸甜两款,甜“薄撑”准备好糯米粉、砂糖,喜欢花生的朋友可以准备花生碎,更加香口。咸“薄撑”准备的材料比较多, 荞头、腊肉、腊肠、虾米、盐等。


作为传统小吃,老式“薄撑”渐渐活在年轻人的童年记忆中。偶尔路遇早茶餐厅看到这道菜,早也已经改头换面。


新式的“薄撑”有咸甜两款,甜“薄撑”准备好糯米粉、砂糖,喜欢花生的朋友可以准备花生碎,更加香口。咸“薄撑”准备的材料比较多, 荞头、腊肉、腊肠、虾米、盐等。


在黄阁镇的新鸿基菜市场内,记者了解到仍有部分小摊位售卖薄撑,摊主通常将制作好的薄撑卷成卷后,切块卖出,价格实惠。通常分为甜口和咸口,是众多上班族早餐的不二选择。


有些饭店售卖的“薄撑”更加精致美味。不仅用料更加精细,例如面粉里加入生粉,有的裹上芋泥、紫薯,使得口感更加细腻丰富,同时连馅料也更加多元化,有的用上芝麻、花生,还有的加上了核桃、杏仁,扁桃仁等。

出自专业厨师之手的“薄撑”咬起来是厚厚的千层软糯的糕点的感觉,隔着一层又一层的馅料,各种食材的香气氤氲于口腔内,美味的同时又不失营养。

茶餐厅的新式“薄撑”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例如黄阁老字号“百草源美食坊”就推出了“招牌燕麦薄撑”的餐品。嘴刁的南沙街坊遵从“趁热食”的饮食定律,热食时馅料与外皮和谐融合,细腻的白砂糖、燕麦,在现煎的酥脆薄撑外皮之下,激发了其天然香甜风味,其貌不扬却不失惊艳。


新式“薄撑”固然吸引大众,但是家庭式的“薄撑”更是饱含黄阁人浓郁的乡愁味。


对于年轻人来说,做“薄撑”是“麻烦”,但是在老一辈眼中,这个是回忆,传统。坚持正月十九打薄撑,是为了让后代记住传统,记住黄阁味道。今天,你们家吃“薄撑”了吗?



图片及视频来源:王倩 黄雁婷(见习)

视频配乐:综艺 欢快 俏皮 滑稽_爱给网(CC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