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漫谈②|乌洲山碉堡修缮记:守护红色记忆 寻找初心力量
2023-02-16 08:34:54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每一处遗址都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见证了过往的峥嵘岁月。

重建乌洲山碉堡是对先烈的尊重,

对历史的尊重。


乌洲山碉堡名片:

原址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乌洲村的乌洲山顶,原堡分东堡和西堡,相隔约70米,均为坐西向东。东堡和西堡主体用砖砌筑,碉堡顶是钢筋混凝土面,顶面中间分别标有标志,建筑占地面积共20.35平方米。2013年4月,公布为南沙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014年,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需要,乌洲山碉堡从原址整体迁往黄阁体育公园内复原重建,并进行修缮和重建战壕。2023年春节期间,修建完善的乌洲山碉堡历史文化展示区正式面向群众开放。


微信图片_20230215190331.jpg




(
新地址新面貌 打卡红色教育好去处
)

近日,记者乘坐广州地铁四号线到黄阁站,出站后往黄阁镇体育公园方向步行数百米,沿着略微陡峭的小路,攀过一座小山丘,便来到了乌洲山碉堡历史文化展示区。今年春节期间,作为南沙现存不多的军事设施,已经吸引到不少游客带着子女前来打卡。


景区门口,“乌洲山碉堡历史文化展示”几个大字赫然在列,沿着台阶缓缓漫步。一路上可以看到各种黄阁革命往事录的科普,“张陈李麦无疆界,国民教育夺先声”的黄阁精神、黄阁中心国民学校的昔日风采、“凤凰阁”的抗战星光......


来到遗址处,只见乌洲山碉堡被分东堡和西堡,相隔约70米,均为坐西向东。主体由砖砌成,顶部则是钢筋混凝土面,顶面中间分别标有标志。其中东堡为四方形,有南、西、北三个方向的枪眼;西堡为半椭圆形,有南、西、北三个方向共5个枪眼,顶部有洞口,在碉堡南面则有一条靠近珠江口的百米多长的战壕联通两堡。据悉,乌洲山碉堡占地面积共20.35平方米,东堡长2.30米,宽1.90米,比山顶平面高出约0.80米,西堡长4.70米,宽3.40米,比山顶平面高出约1米。


不难发现,经过整体复原重建并升级的乌洲山碉堡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方便群众参观。


住在附近的居民陈先生趁着周末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前来参观,他告诉记者,体育公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过来散步顺便带孩子看看历史遗迹,这是属于黄阁人的抗战记忆,“红色”血脉要一代一代继承下去。


微信图片_20230215190357.jpg



(
寻迹红色历史 碉堡主人扑朔迷离
)

作为南沙现存不多的军事设施,乌洲山碉堡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然而,由于这两座碉堡本体上没有留下可说明其身份的东西,相关文献资料没有关于这两座建筑的记载,在历次文物普查中也没有发现任何乌洲山碉堡始建者的资料和证据。因此长期以来,关于它的主人众说纷纭。


综合考究文物的结构、所在位置以及周边地区历史状况,经文史专家初步认证,乌洲山碉堡应是民国海军防空设施。


根据《香山县志》记载说:乌洲山北迎七骝,东接二虎,飞波激涌,屹然不流。可见古时的乌洲山周围大海茫茫,在乌洲山上设碉堡,主要是用来监视海面的情况。


其次,乌洲山碉堡的结构说明它是为防空袭而建的固定哨所,其近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顶盖就是证据。1936年前后大虎和小虎之间的海域是民国虎门要塞司令部的数艘军舰停泊地,这些军舰承担着虎门口的防御任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时任第四路军总指挥为加强南大门保卫力量,每天平明前按惯例巡逻,“海周”舰领先,“肇和”舰跟后,从大虎出发向大角炮台航进,然后左转至沙角炮台,再又左转至威远炮台,最后返回大虎。


微信图片_20230215190347.jpg


微信图片_20230215190352.jpg



因此距离这个海军基地不远的乌洲山碉堡,更应该是这个停泊着数艘大型舰船的海军基地的北面哨位。当时日本空军对虎门的多次空袭,位于无遮掩的山顶上哨位有迫切的防空需要,这才有必要盖上近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的顶盖,以防日本飞机的轰炸。


亦有老一辈村民叙述,日军侵华期间,日本军队到达黄阁后,发现乌洲山位于黄阁镇北面,东面连接小虎山,西望骝岗山,当时山脚下是海,日军视察到乌洲山适宜作战时监察海面情况,于1938年夏天在乌洲山西面建造碉堡。然而,经过各种史料考证,该说法并不成立。一方面,这种坚固的哨位应是大型军事基地的军事设施之一,不可能是流动部队所为。另一方面,结合当时战况,日军既无必要,也没有能力建造这样坚固耐用的碉堡。


抗日战争胜利后,乌洲山碉堡重新归乌洲村管理,迄今已有近百年。

微信图片_20230215190341.jpg



记者手记:

0 1

看文物,更是看历史。黄阁镇府花重金修复乌洲山碉堡,就是希望游客们透过它,看到属于黄阁人的宝贵历史,看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而家长们带上孩子参观历史遗迹,学习先烈珍贵的品质是非常必要的一课,乌洲山碉堡无论从生态环境、历史价值等方面,都非常适合家长们带着孩子去上这一“课”。


视频:黄雁婷(见习)

参考资料:《黄阁古今》《民国虎门要塞的西南哨所——南沙乌洲山碉堡》(原作者 黄利平)